在廣西鹿寨縣,一座座星級人大代表聯絡站正煥發新活力,成為撬動產業振興的有力支點。它們不僅承載著人大代表履職盡責的使命,更通過創新探索“聯絡站+”模式,將服務觸角從田間地頭延伸至工業園區,深度融入產業鏈條,有效賦能集體經濟壯大、特色產業升級和群眾增收致富。小小的聯絡站以自身為載體,激發內生動力、賦能專業平臺、拓展發展空間,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多元動能。
“聯絡站+產業探索”:激活內生動力,壯大集體經濟
聯絡站變身為產業“孵化器”,人大代表主動作為,從精準對接需求到推動項目落地,有效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。
大村村:打造綜合產業平臺促增收。在鹿寨鎮大村村人大代表聯絡站,駐站代表韋乾豪依托聯絡站日常接待,精準掌握群眾需求。他率先垂范,帶頭引進“中小學生勞動實踐教育基地”,整合農田果園資源,成功開辟村集體經濟新增長點。針對養豬場建設資金瓶頸問題,他積極爭取上級支持,推動項目順利投產,并通過土地入股模式確保村集體獲得持續收益。同時,聯絡站通過年度主題活動提出的硬化豬場產業路建議得到采納,基礎設施的完善吸引了9家企業入駐,推動村集體經濟連續兩年突破百萬元大關。
龍江村:搶抓“螺螄粉”風口帶富鄉村。寨沙鎮龍江村人大代表聯絡站積極探索“聯絡站+產業”路徑,瞄準柳州螺螄粉產業機遇,在駐站代表韋世平的推動下,成立鹿寨縣世螺家庭農場,帶動村民規?;l展養螺產業,年產量達3萬斤,產值15萬元,并為脫貧戶提供就業崗位,有效解決增收與就業難題,形成“小產業、大效益”的富民鏈條。代表們堅持深入村屯走訪,收集處理意見13條,確保產業發展真正扎根于民、惠及于民。
“聯絡站+產業鏈條”:深化專業支撐,賦能特色產業
聯絡站發揮“智囊團”作用,通過專業調研和高效協同,為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。
山腳村:技術升級驅動桑蠶產業提質增效。黃冕鎮山腳村人大代表聯絡站聚焦“聯絡站+桑蠶產業”,組織代表深入大蠶房、桑園開展專題調研,提出改進蠶房結構、引入節水噴灌技術等關鍵建議并落實。聯絡站升級為“產業會客廳”,聯合縣農業局專家共商對策,成功推動建成標準化蠶房2000平方米、硬化桑園道路1400米、完善桑園渠道800米,顯著提升了桑蠶產業的生產效率和技術水平。
黃坭村:企業合作模式壯大“五黑雞”產業。導江鄉黃坭村人大代表聯絡站創新推行“聯絡站+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發展模式,駐站代表積極督辦項目進度,成功引進鹿寨縣眾興禽業有限責任公司,聯合打造五黑雞養殖基地,促成4000萬元投資落地,建成存欄10萬羽的現代化示范場,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50萬元,將人大代表聯絡站的優勢有效轉化為產業發展動能。代表們還積極發揮“法律明白人”作用化解糾紛,2023年至2024年累計處理矛盾38件,調結28件,有力維護了產業鏈條的穩定運行。
“聯絡站+園區服務”:聚焦產業融合,優化營商環境
聯絡站主動挺進工業發展主戰場,化身服務企業的“新前哨”,以專業化服務助推產城深度融合。
鹿寨縣工業園區代表聯絡站緊扣企業發展、營商環境優化、產城融合及職工權益保障等核心議題,創新建立“五?!睓C制,即讓專業領域代表深入專門行業開展專題活動,針對性地解決行業專業問題,形成高質量建議并專項交辦,實現工業園區代表聯絡站的專業特色。通過“聯絡站+工作專班+‘芝麻小事’速辦”模式高效運轉,2024年成立以來共收集并解決企業供水、用地等急難愁盼問題28項,向各級人大會議提出代表建議10條。駐站代表韋曉蘭結合鹿寨縣的林業優勢和特色,積極推動發展高端綠色家居產業,該產業獲得自治區2024年縣域特色產業培育資金3000萬元支持,推動了鹿寨林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。運用“芝麻小事”速辦機制解決的9條小微類問題,實現了快速移交、快速處理、快速解決,快速反饋,獲得企業廣泛好評:“聯絡站工作效率高,真正為我們解決了后顧之憂!”
鹿寨縣星級人大代表聯絡站通過深化“聯絡站+”模式,成功實現了從“連心橋”、“民意窗”向“發展引擎”的轉型升級。在產業探索中點燃內生動力,在產業鏈條中深化專業支撐,在園區服務中拓展發展空間。隨著這一模式的持續深化和推廣,更多產業振興的新篇章必將在人大代表聯絡站的催化下精彩書寫,為鹿寨縣推進鄉村全面振興、工業高質量發展、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可借鑒的實踐經驗,貢獻堅實的人大力量。(溫梁云)
版權所有:(C) 2016 鹿寨縣人民政府 主辦:柳州市鹿寨縣人民政府 承辦:鹿寨縣信息化建設中心 網站標識碼:4502230046 維護電話:0772-6819789 僅受理網站建設維護相關事宜
地址:鹿寨縣創業路2號 政府熱線電話:0772-6812345 縣政府郵箱:lzxzfbgs@126.com 投稿:lzzfw@126.com
在廣西鹿寨縣,一座座星級人大代表聯絡站正煥發新活力,成為撬動產業振興的有力支點。它們不僅承載著人大代表履職盡責的使命,更通過創新探索“聯絡站+”模式,將服務觸角從田間地頭延伸至工業園區,深度融入產業鏈條,有效賦能集體經濟壯大、特色產業升級和群眾增收致富。小小的聯絡站以自身為載體,激發內生動力、賦能專業平臺、拓展發展空間,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多元動能。
“聯絡站+產業探索”:激活內生動力,壯大集體經濟
聯絡站變身為產業“孵化器”,人大代表主動作為,從精準對接需求到推動項目落地,有效激發鄉村發展內生動力。
大村村:打造綜合產業平臺促增收。在鹿寨鎮大村村人大代表聯絡站,駐站代表韋乾豪依托聯絡站日常接待,精準掌握群眾需求。他率先垂范,帶頭引進“中小學生勞動實踐教育基地”,整合農田果園資源,成功開辟村集體經濟新增長點。針對養豬場建設資金瓶頸問題,他積極爭取上級支持,推動項目順利投產,并通過土地入股模式確保村集體獲得持續收益。同時,聯絡站通過年度主題活動提出的硬化豬場產業路建議得到采納,基礎設施的完善吸引了9家企業入駐,推動村集體經濟連續兩年突破百萬元大關。
龍江村:搶抓“螺螄粉”風口帶富鄉村。寨沙鎮龍江村人大代表聯絡站積極探索“聯絡站+產業”路徑,瞄準柳州螺螄粉產業機遇,在駐站代表韋世平的推動下,成立鹿寨縣世螺家庭農場,帶動村民規?;l展養螺產業,年產量達3萬斤,產值15萬元,并為脫貧戶提供就業崗位,有效解決增收與就業難題,形成“小產業、大效益”的富民鏈條。代表們堅持深入村屯走訪,收集處理意見13條,確保產業發展真正扎根于民、惠及于民。
“聯絡站+產業鏈條”:深化專業支撐,賦能特色產業
聯絡站發揮“智囊團”作用,通過專業調研和高效協同,為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。
山腳村:技術升級驅動桑蠶產業提質增效。黃冕鎮山腳村人大代表聯絡站聚焦“聯絡站+桑蠶產業”,組織代表深入大蠶房、桑園開展專題調研,提出改進蠶房結構、引入節水噴灌技術等關鍵建議并落實。聯絡站升級為“產業會客廳”,聯合縣農業局專家共商對策,成功推動建成標準化蠶房2000平方米、硬化桑園道路1400米、完善桑園渠道800米,顯著提升了桑蠶產業的生產效率和技術水平。
黃坭村:企業合作模式壯大“五黑雞”產業。導江鄉黃坭村人大代表聯絡站創新推行“聯絡站+公司+合作社+農戶”發展模式,駐站代表積極督辦項目進度,成功引進鹿寨縣眾興禽業有限責任公司,聯合打造五黑雞養殖基地,促成4000萬元投資落地,建成存欄10萬羽的現代化示范場,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50萬元,將人大代表聯絡站的優勢有效轉化為產業發展動能。代表們還積極發揮“法律明白人”作用化解糾紛,2023年至2024年累計處理矛盾38件,調結28件,有力維護了產業鏈條的穩定運行。
“聯絡站+園區服務”:聚焦產業融合,優化營商環境
聯絡站主動挺進工業發展主戰場,化身服務企業的“新前哨”,以專業化服務助推產城深度融合。
鹿寨縣工業園區代表聯絡站緊扣企業發展、營商環境優化、產城融合及職工權益保障等核心議題,創新建立“五?!睓C制,即讓專業領域代表深入專門行業開展專題活動,針對性地解決行業專業問題,形成高質量建議并專項交辦,實現工業園區代表聯絡站的專業特色。通過“聯絡站+工作專班+‘芝麻小事’速辦”模式高效運轉,2024年成立以來共收集并解決企業供水、用地等急難愁盼問題28項,向各級人大會議提出代表建議10條。駐站代表韋曉蘭結合鹿寨縣的林業優勢和特色,積極推動發展高端綠色家居產業,該產業獲得自治區2024年縣域特色產業培育資金3000萬元支持,推動了鹿寨林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。運用“芝麻小事”速辦機制解決的9條小微類問題,實現了快速移交、快速處理、快速解決,快速反饋,獲得企業廣泛好評:“聯絡站工作效率高,真正為我們解決了后顧之憂!”
鹿寨縣星級人大代表聯絡站通過深化“聯絡站+”模式,成功實現了從“連心橋”、“民意窗”向“發展引擎”的轉型升級。在產業探索中點燃內生動力,在產業鏈條中深化專業支撐,在園區服務中拓展發展空間。隨著這一模式的持續深化和推廣,更多產業振興的新篇章必將在人大代表聯絡站的催化下精彩書寫,為鹿寨縣推進鄉村全面振興、工業高質量發展、實現共同富裕提供可借鑒的實踐經驗,貢獻堅實的人大力量。(溫梁云)
版權所有:(C) 2016 鹿寨縣人民政府
地址:鹿寨縣創業路2號 政府熱線電話:0772-6812345
縣政府郵箱:lzxzfbgs126.com 投稿:lzzfw126.com
維護電話:0772-6819789 網站標識碼:4502230046